非法从事出版业务
位置:首页 > 非法经营案 > 非法从事出版业务
该类非法经营案特征
时间:2015-03-18  来源:管理员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返回上页]

非法经营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从事非法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
   
       非法经营罪是1997年《刑法》新增罪名,是在分解投机倒把罪的基础上形 成的。1979年《刑法》规定的投机倒把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外汇、金银、 物资、工商管理等法规,非法从事金融和工商业活动,破坏金融和市场管理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由于投机倒把罪的立法规定过于笼统,界限不清楚,导致执法随意性很大,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和公民的合法权益。1997年修订《刑法》时,分解了投机倒把罪,增设了非法经营罪。这对于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犯罪行为,维护市场主体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打击擅自从事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行为,199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将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或者保险业务,情节严重的行为规定为非法经营罪的一种行为方式。为惩治“地下钱庄,,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行为,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七)》,将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情节严重的行为增加规定为非法经营罪的行为方式。1997年12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1997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的罪名的意见》根据1997年《刑法》第225条规定了“非法经营罪”罪名。
   
非法经营专营、专卖类案件构成特征

1、犯罪客体
       本类犯罪的客体是市场交易的正常秩序。国家通过颁布法律、行政法规规规范市场交易秩序。稳定、有序的市场交易秩序是保证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非法经营的行为侵害了国家对市场的管理制度,破坏了市场交易的正常秩序,妨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对此应当予以刑事制裁。

 

2、客观方面
       本类非法经营案的客观特征是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从事出版、印刷、复制、发行的行为。

     

3、犯罪主体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均可成为本罪的主体


4、主观方面
      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其行为会扰乱市场秩序仍进行非法经营。过失不构成本罪。

上一条: 服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