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案
位置:首页 > 诈骗案 > 合同诈骗案
一般规定
时间:2015-03-13  来源:管理员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返回上页]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使用欺诈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一、本罪的犯罪构成

本罪侵犯的法益是市场经济的管理秩序和公司财产所有权

1、本罪的客观方面:是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使用欺诈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的财物。

根据《刑法》第224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表现为以下几种行为: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也就是以凭空捏造出来的单位的名义或者未经他人授权或同意,以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行为。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票据指的是汇票、本票和支票等金融票据。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是指证明其对某些本不享有权利的财产享有权利的证明文件,如虚假的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等。担保,即合同担保,是签订合同的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双方约定,为保证合同的履行而设定的一种权利和义务关系,是合同风险和保障合同履行的常规做法。犯罪分子为了取得对方当事人的信任,往往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做担保,以达到利用合同骗取他人钱财的目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犯罪分子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使对方当事人对其履约的能力和诚意信以为真,进而与之签订标的额更大的合同,以此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这是犯罪分子惯用的伎俩。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行为人从未打算履行合同,只要签订了合同,对方当事人给付了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达到了犯罪目的,就逃跑、隐藏、躲避起来。这是合同诈骗罪较为典型的犯罪手段。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由于合同诈骗罪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法律上不可能穷尽,在尽可能一一列举上述行为后,规定了“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兜底性规定,以避免遗漏应当追究的行为。例如,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担保财产后,大肆挥霍,致使无法归还;或者无正当理由既不履行合同义务,也不退还货物、货款,而用于其他违法活动,等等。

 《刑法》第224条还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才构成本罪。

 

 2、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此外还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非法占有目的既可以存在于签订合同时,也可以存在于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但产生非法占有目的后并未实施诈骗行为的,不能成立合同诈骗罪。

 

3、本罪的主体要件: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均可构成本罪的主体。

上一条: 服务范围